场效应管解析与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图文分享-KIA MOS管
场效应管解析与内部载流子的运动
场效应管
1.结型场效应管 JFET
2.绝缘栅型场效应管(主讲这个)1962年造出来的,又称MOSFET,简称MOS管,在这个基础上建出来了CMOS电路。
N沟道增强型MOS管
结构
g极下面是二氧化硅,N型半导体和P衬底之间的是PN结。
g 栅极(控制极) s源极(载流子源泉) d 漏极(载流子的漏出处)
对应三极管b e c理解
因为栅极和谁都绝缘,所以叫做绝缘栅;它爬在二氧化硅上。
工作原理-内部载流子的运动
提出问题:
源极的电子怎么跑到漏极?没有渠道是怎么跑过去的?电子透过PN结直接跑到P型半导体就死掉了,那源极电子是怎么跑到漏极的呢?
且看下图:
内部载流子的运动:衬底与s相连。与地连接在一起的地方叫做源极,如果有四个极,那么衬底就是没连,这个时候源极和漏极是可以互换的。但是一旦衬底与某一个连了,那么一般称相连的那个就是源极,考究其原因。
1.Uds=0的时候,s与衬底相连,Ugs>0的时候,图a,因为Ugs大于0,在电场力的作用下,将二氧化硅下面的空穴全部踢走了,下面成为了一个耗尽层,Ugs持续增大的时候,空穴踢跑自由电子吸上去了,就是图b,形成了一个沟道(反型层),自由电子形成的沟道,所以叫做N沟道。
沟道宽度与Ugs电压有关,成正比,沟道的宽窄决定了ds两极之间的电阻的大小,ds之间就得到了一个可以用电压控制的可变电阻器。Ugs决定了Rds。
2.沟道形成得电压叫做Ugs(th)开启电压,沟道形成之后保持Ugs保持不变,此时想让ds之间有电流,就在ds两边加电压,如下图:
看图a,随着Uds得逐渐增大,漏极慢慢变窄了,Id逐渐增大,此时的Id受Uds的控制,但是为什么会变窄呢,先看s极,s极一开始与衬底相连,两边点位相等,此时s极与漏极沟道两侧的电势差都是Ugs,当给d加电压Uds时,d的电势变成了Ud,所以此时d侧的沟道下方电位不再是s,变成了Ud,所以此时沟道右侧的电势差是Ug-Ud。
图b,d侧沟道慢慢闭合了,此时的Ugs-Uds=Ugs(th),此时叫做预夹断,不会真的夹断,动态平衡,因为夹断之后没电流了,没有电流就没有压降,此时沟道又会打开(这块不是很清晰,有待各位大神补充),此时Uds再增加,缝隙变长图c,Rds电阻变大,此时Id几乎不变了(恒流),因为增加的电压都去抵抗增加的Rds了,此时的Id只和Ugs的大小有关。此时Id的大小与Ugs之间的电压成比例。
N沟道耗尽型MOS管
和结型类似。
让上面一层二氧化硅里面带正电,天生有沟道。对比增强型。
Ugs(off),夹断电压。当Ugs>Ugs(off),此时都有沟道。N型的Ugs(off)是负的很好理解。
结型场效应管
两个高浓度的P型半导体。
Ugs加反压,(PN结)耗尽层变宽,沟道变窄
图c加到夹断。Ugs(off)真夹断,不是预夹断。
这里的图c是预夹断,出现恒流区。
问题
1.Uds>0的时候为什么上面变窄了?类比绝缘栅型,因为上面的电势差变成了Ug-Ud,而下面的电势差还是Ug-Us。Ud>Us,所以上面反偏电压变大,而值变小Ug本就是负的,减去Ud之后更小了,所以耗尽层变宽,沟道变窄。
2.Ugs为什么要小于0?因为若是大于0PN结就导通了,就不存在耗尽层了。所以想要使用就必须使Ugs必须反偏也就是小于0。
结型不容易坏,绝缘栅型的那层二氧化硅很薄,那块相当于一个电容,容易打穿。
联系方式:邹先生
联系电话:0755-83888366-8022
手机:18123972950
QQ:2880195519
联系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数码城天吉大厦CD座5C1
请搜微信公众号:“KIA半导体”或扫一扫下图“关注”官方微信公众号
请“关注”官方微信公众号:提供 MOS管 技术帮助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