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d电源,LED驱动电源电路原理图详解-KIA MOS管
LED驱动电源电路
一个典型的LED驱动电路详细分析:
输入过压保护
输入过压保护主要针对的是雷击或市电冲击产生的浪涌。当DC电压通过“+48V、GNG”两端进入电路,并经过R1电阻进行限流时,若后续线路发生短路,R1的电流会增大,进而导致其两端压降也相应增大。一旦压降超过1W,保护机制会自动启动,使R1的阻值迅速增加至无穷大,从而有效保护+48V输入电路免受负载影响。经过限流后,电压会进入整流桥进行进一步处理。
图展示了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的构成。其中,R1与RV共同构成了一个简单的过压保护环节。RV作为压敏元件,采用非线性半导体材料制成,其伏安特性类似于稳压二极管。在正常情况下,RV呈现高阻抗状态,通过的电流微乎其微。然而,当遭遇高电压(特别是由于雷击或市电冲击产生的浪涌)时,RV会转变为短路状态,直接截断输入总电流,从而保护后续电路免受损害。由于所有电流都将通过R1和RV,而R1的功率仅为1W,因此能够在瞬间开路,进一步确保了整个电路的安全性。
整流滤波电路
在交流AC输入的情况下,桥式整流器常被用作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。它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来实现这一转换。而当直流DC(+48V)电压直接输入到整流桥BD时,它会输出一个上正下负的直流电压。若+48V电源本身已是直流,那么整流桥的作用主要是对输入进行极性保护,确保无论输入的极性如何,都不会损坏驱动电源。此外,通过C1、C2、L1等元件进行滤波,可以进一步将整流后的电压波形平滑为直流电,如图所示的LCΠ型滤波电路所示。
在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中,可能还包含一些交流成分。为了进一步平滑这些电压波形,我们可以采用LCΠ型滤波电路。这种电路由电感L1和电容C1、C2等元件组成,它们共同作用以降低电压中的交流成分,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直流输出。
箝位吸收电路
图中红框所示为箝位吸收电路。其核心作用是保护IC内部的MOS管。在整流滤波后的电压中,一部分通过变压器绕组进入U1的TK5401的第7、8脚。同时,另一路电压则经过R1、C3、D2的简单箝位电路后,也连接至7、8脚。这个箝位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电压尖峰和浪涌,与RV压敏电阻的防雷和市电冲击保护功能不同。它特别设计来吸收变压器TRANS2-2绕组两端的反向电动势,从而消除自激振荡,为变压器的下一个周期做好准备。如果变压器无法复位,将会饱和并失去感抗,而R1和C3组成的RC充放电回路则能有效反向积累电动势。D2的作用是隔离电路,在变压器正半周时断开感应电动势的环路,而在负半周时提供通路,迅速释放电动势,从而保护IC内的MOS管免受尖峰电压的损害。
在图中,我们可以详细看到箝位吸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。这一电路的核心目标是保护IC内部的MOS管,免受电压尖峰和浪涌的影响。通过变压器绕组,整流滤波后的电压的一部分被引入到U1的TK5401的第7、8脚。同时,另一路电压则经过R1、C3、D2构成的简单箝位电路,同样连接到7、8脚。这个箝位电路巧妙地吸收了变压器TRANS2-2绕组两端的反向电动势,从而消除了自激振荡,为变压器的下一个工作周期做好了充分准备。若变压器无法及时复位,将会导致其饱和并失去感抗,但R1和C3组成的RC充放电回路能够有效积累反向电动势。而D2的作用则是隔离电路,在变压器正半周时断开感应电动势的环路,在负半周时则提供通路,迅速释放电动势,从而确保IC内的MOS管免受尖峰电压的损害。
U1工作原理
TK5401这款LED驱动IC,以其独特设计而著称,无需在应用电路中添加电解电容器即可实现高效驱动。其核心优势在于高低电压过流保护补偿功能,同时具备高PF值,无需电解电容即可实现。该IC内置高电压功率MOS管,型号为650/1.9欧姆,能够支持广泛的通用交流输入电压范围AC85V至265V。其驱动电路通过精密脉冲检测漏电流峰值,当D/ST(7脚,8脚)端电压超过OCP电压时,会自动关闭功率MOS管,确保漏电流得到妥善保护。此外,s/ocp(1脚)和GND(3脚)间的电流采样电阻也起到了关键作用,一旦采样电阻的压降达到OCP电压阈值,功率MOS管同样会被关闭。
简单来说,该电路采用了反激式变压器工作方式,如图所示: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相位相反,两者在任一时刻都保持180度的相位差。这种设计使得电路在变换过程中更加高效、稳定。
图展示了变压器采用反激工作方式的原理。经过整流滤波的电源电压,会通过变压器绕组进入IC的7、8脚。这两个引脚在IC内部,分别对应着MOS管的“D极”(漏极)和“S极”(源极)。电源电压的变换过程,就是通过这两个引脚的接通与断开来实现的。这种反复的接通与断开,使得变压器能够完成电-磁-电的转换。接下来,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工作过程,以及它是如何进行接通与断开的,以及具体的频率是多少。
①首次变换的建立:当U1开始工作,通过7、8脚相连的内部启动电路供电,U1将输出方波脉冲至其内部MOS管的“G极”(栅极)。这一操作导致D极与S极接通,由于S极接地,因此变压器的一端瞬间与地相连,形成回路。由于变压器是感性元件,其电流无法突变,所以会产生感抗来阻碍这种突变。电流将遵循线性曲线逐渐上升,同时,为了防止其突然变化,会产生一个相反的感应电压来抑制它。这样,下方的绕组和次级绕组便会产生电动势,从而产生电压。这就是电-磁-电转换的原理,也是变压器和磁性材料的固有特性。
②第二次变换的建立:一旦变压器下方的绕组产生电动势(通常被称为正反馈供电绕组),它将通过D3整流,R3限流,再经C4滤波后分为两路供电。一路供给U1的第2脚,另一路则供电给光电耦合器件PC817。当第2脚开始接收供电时,U1内部的PWM供电控制系统将自动切换为正反馈绕组供电,从而维持内部振荡电路的工作状态。这将导致第二个脉冲控制信息的输出,进而控制MOS管的开闭状态,使变压器持续进行电-磁-电的转换工作。
TK5401的工作时序以及TK5401的内部框架。通过这两个图表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TK5401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。
输出整流电路
图展示了输出整流电路的详细构造。在变压器完成工作后,其次级会输出一个电压。这个电压经过D4整流后,再通过C8和L1进行滤波处理,最终为LED灯提供稳定的供电。值得注意的是,L1在这里不仅发挥了滤波的作用,还起到了续流的关键作用,即确保输出电流的稳定性。这一特性得益于电感中电流无法突变的物理规律。
变压器次级输出的电压,经过D4整流后,再经由C8和L1进行滤波处理,从而为LED灯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。特别强调的是,L1在这里不仅发挥了滤波作用,更关键的是其续流作用,确保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。这一特性正是利用了电感中电流无法突变的物理规律。
恒流电路
恒流电路是整个电路原理图的核心,如图所示,它由几个关键组件构成。为了深入理解恒流的工作原理,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U1的作用。
其中,8脚作为MOS输入端,负责控制电路的通断;6脚为空脚,不参与电路连接;5脚外接的电容为振荡电容,其作用是决定RC时间常数,即充放电时间。充电时,MOS管接通,放电时则断开。4脚为电压检测脚,通过检测该脚的电压值,可以控制输出脉冲的占空比。3脚接地端,确保电路稳定。2脚为U1供电脚,提供工作所需电源。而1脚外接的电阻与5脚的电容共同组成RC电路,为U1内部提供振荡源。
此外,4脚还外接了光耦PC817,其另一端与输出电路R4两端并联。R7在此处起到检测电流的作用,根据欧姆定律,电流越大,R4两端的电压就越高。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,并联在R4两端的PC817开始导通,导致副边的RV也导通,内阻下降。这样一来,第4脚的电压就会上升,与U1内部的基础电压进行比较后,会输出一个信号使MOS管关断,从而实现恒流控制。
图展示了恒流电路的原理。通过U1内部的PWM模块,电路能够实现恒流输出。具体来说,当输出电流超过设定值时,U1会调整PWM的占空比,从而降低输出电流,实现恒流控制。同时,电路中还包含了过流保护功能,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电源,保护设备安全。
联系方式:邹先生
座机:0755-83888366-8022
手机:18123972950(微信同号)
QQ:2880195519
联系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英泰科汇广场2栋1902
搜索微信公众号:“KIA半导体”或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
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:提供 MOS管 技术支持
免责声明:网站部分图文来源其它出处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